审定编号: 桂审证字第058号
株高95~100厘米,株型集散适中,剑叶挺直,分蘖力中等,亩有效穗20~22万穗,穗大粒多粒密,每穗100~130粒,结实率81~90%,千粒重24~25克,出米率72.3%,米质中上,全生育期135天左右。 适应性广,抗性较强,对白叶枯病抗性测定为3级,耐肥抗倒;但前期生势较慢,中期易招稻瘿蚊,要在生育前期喷撒农药防治。
1984年晚造参加钦州地区区试16个点平均亩产368.3公斤,比对照大灵矮增产20.6%,达极显著水平,名列第一。1985年复试,平均亩产353.3公斤,比对照种青华矮增产7.1%,有9个点增产,2个点居第一位,3个点居第二位。1986年续试,平均亩产392.8公斤,比对照种青华矮增产15.9%。 1985年参加自治区区试,亩产403公斤,比包选2号增产20.7%,名列第一,10个试点均增产,其中百色、藤县、大新、南宁、桂平、区水稻所、合浦等试点增产显著,增产率为11.68~40.2%。1986年复试,平均亩产375.14公斤,比包选2号增产29.5%,名列第一,10个试点有9个增产,其中广西水稻所、大新、马山、桂平、南宁等试点增长显著,增产率为12.46~77.2%。 1984年在钦州县沙埠东南等地试种,表现良好。1986年在钦州、合浦、灵山、防城等进行多点中间试验,共种75亩,综合各点平均亩产375公斤,比当地当家品种增产21%;同年钦州地区试种3500亩,亩产在375~400公斤之间,比大灵矮增产100~125公斤,比青华矮增产50~60公斤,比双桂一号增产60~75公斤。 1987年百色地区农科所进行生产力测定,面积为4.5亩,平均亩产455.1公斤;田东县平马镇靖逸村黄恒信户种3.8亩,经地、县、镇三级组织验收,平均亩产501.7公斤;田东县种子公司调查祥周乡九合村黄妈花种植的1.3亩,平均亩产400公斤。据不完全统计,到1987年在钦州、百色、玉林、广东、海南等地累计种植面积达10万亩左右。
1、适时播种,一般在6月中旬播种,秧龄40天,10月初可齐穗,避过寒露风。 2、适当密植,插足基本苗,采用3×4寸或3×5寸规格,每穴插5~7苗。 3、施足基肥,注意氮磷钾合理搭配,封行露田,够苗晒田,促进禾苗群体平衡生长。 4、抓好病虫害防治。苗期防治稻蓟马和稻纵卷叶螟,大田防治稻瘿蚊。